第六百五十五章 同行评议-《全能大画家》


    第(3/3)页

    《亚洲艺术》封面上的这幅画上,就带着这样明显的“演化”特征。

    从画法,从整个画面的效果,从那种色彩之间微妙又生动的过度、明亮而又快速的笔触……都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幅很成熟的印象派画作。

    这一点很重要。

    先判断是不是印象派,再谈论论文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才有意义。

    比如像是透纳的一些作品,就很喜欢刻画“光与气”。

    甚至他的画被当时评论界称之为“蒸气水彩”,就是因为那种大雾弥漫的混沌感觉。

    但它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新的、独立的绘画方式,只能说透纳的审美哲学,对五十年后印象派的形成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影响。而透纳本人的那些作品,依旧只能被归在学院派或者浪漫主义的流派之中。

    食堂里读到《油画》上的消息的时候,古斯塔夫博士就猜测过,那两位亚洲学者是否不知从哪里翻出了一张“像是印象派”的老油画,就开始颇不急待的写论文,准备搞个大噱头出来。

    或者比搞擦边球牵强附会更加糟糕的是,这干脆是一张为了写论文造假出来的假画。

    古斯塔夫简单扫了一眼。

    第一种猜测就被他排除掉了。

    没问题。

    这确实是一张画面正经的印象派画作,从任何角度来看,它的画法都符合印象派标准,行笔用笔、色彩塑造方面都已经高度成熟了。

    同时。

    这幅画里又带有一些十九世纪早期其他流行画法的用笔特点。

    比如这种前景和中景之间的色彩饱和度的过渡,有一点点风景画家康斯太布尔的影子,而作品建筑里的体积感和建筑感,又很像马奈早期用笔的特征……

    看到这幅画之前,古斯塔夫曾经对论文结论只愿意信三分——剩下的九十七分都是怀疑。

    观点太新颖,也太没有说服力。

    在一百五十年前,印象派的画家可是非常稀罕的存在。

    职业女画家更是比印象派画家更加稀罕的存在。

    稀罕到别说职业女画家了,连“不那么专业”的女性艺术家都是可以名留青史的。

    比如伊丽莎白·西德尔,

    她就是一名下层阶级的普通女性,也是比印象派稍早二十年的拉斐尔前派所有画家笔下的宠儿。

    她喜欢在给画家们当模特的时候,顺便向他们学习画画,并最终嫁给了拉斐尔前派里的重要画家罗塞蒂。

    在1850年,伊丽莎白这样的人不会被认为是一名职业画家。

    但在今天,她已经被冠以“拉斐尔前派的无冕女王”、“女性艺术家先驱”的头衔了。

    有伊丽莎白·西德尔署名的油画出现在欧洲的拍卖会上,至少价值七十万英镑以上,光是这样的历史意义,就能卖的超级贵,好莱坞还有以她为主角的专题电影上映。

    印象派先驱+女画家先驱——这两个名字加在一起的组合,就像是燃烧加上助燃剂,能把一个人的身价推到天上去。

    别说是在2023年。

    就是在1923年,1873年,她的存在也都会像是绿叶丛中的一点鲜花那样瞩目的。

    或许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她会不被社会所接受,会指指点点说她“不知检点”。

    然而指指点点本身也算是一种瞩目。

    某些名不间经传的小画室里的女画家,可能确实会被历史所忽视。

    但印象派可是现代艺术的开创者,完全可以算是西方油画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了。论整体的影响力,连毕加索都没法与之竞争。

    每一位印象派的早期成员,都被后世的学者们用放大镜细细的看过了。

    除非有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把这位“卡洛尔”的存在从艺术世界里抹去了,让当时,所有认识她的人都选择了闭嘴。

    否则。

    这样画家的存在,会被历史忘记,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