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木性-《全能大画家》


    第(3/3)页

    顾为经记得。

    爷爷在家里从来信誓旦旦的宣称,他用一幅画换过来的茶墩是用上好的红木做的。

    一个茶墩就能换阿旺这样20只土猫了。

    顾为经以前不懂这些。

    现在却明白,自家爷爷在那里纯纯的在鬼扯。

    不带这么侮辱阿旺的。

    人家每月吃的猫粮罐头,恨不得能换二十个这玩意才是真的。

    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

    这玩意实木是实木。

    却是“红橡胶木”。

    虽然名字接近,但红橡胶木既和红木没有半毛钱关系,也和正经橡木八竿子打不着亲戚。

    它只是一种颜色较深的橡胶木而已。

    橡胶木是木材市场上最廉价的树种。

    好的雕刻木料应该质密、坚固、且不易变形,艺术家一般都会选取同等体积下,重量较高的木材进行刻版雕版。

    明代木料交易通行的体积单位是“龙泉两码”,用木材长度和周围大小编成的一种数码,以两为单位,但又不是实际的重量。

    具体的度量关系比较复杂。

    顾为经印象里。

    拳头那么大的一块上品红木,约重八钱六厘,同样大小的上品橡木,比如江西的南洋黄花梨,重约七钱三厘。

    而拳头那么大的一块橡胶木,仅仅只能重六钱九厘。

    木材市场上的价格,这三者之间更是有近百倍的差价。

    就算是出产量比较大的美洲橡木,价值也得是橡胶木的二十倍以上。

    橡胶木也因此经常被滥竽充数,搞一些文字游戏,当成橡木或者红木出售给不懂行的冤大头。

    “这都啥品鉴能力啊?就这种东西,还当成大宝贝供着呢。”

    顾为经一阵无语。

    他之间就奇怪,哪里有红木二十年就能长这么大的,而且有红木的质地,就算阿旺又是屁股蹭,又是磨牙,又是用爪子挠的。

    通常也不会挠出这么多明显的痕迹。

    自家老爷子被人当成冤大头痛宰了,还每天在那里美滋滋的装逼,动不动的端个茶杯,拍照发个朋友圈。

    也算是人才。

    别的不说,顾为经猜隔壁的做木雕文玩生意的吴爷爷,肯定是能看出来这到底是啥玩意的。

    只是老街坊了,留点面子,没好意直接点出来罢了。

    橡胶木的木性很糟糕。

    顾为经依旧绕着茶墩上的平面,仔细端详构思着。

    版画其实是在纸面原作品上做减法。

    举个例子。

    唐代最好的字帖幕本,虞世南临摹版的王羲之《兰亭序》,后世人的评价就是——“用笔浑厚,点画沉遂,直接魏晋风韵,墨意转折纤微备尽,仅下真迹一等。”

    仅下真迹一等,便已经是临摹腾写的极高评价了。

    而雕刻更比用笔吃经验的多。

    如今所存世的明清两代的石碑,它的书法艺术价值是由书法家的行笔和石匠的雕刻水平共同决定的。

    考虑到刻石的难度。

    笔墨之间的勾连转折,生宣熟宣上扩散的墨线变化,都极难在石碑上完整的表达还原出来,所以能有真迹的五成神韵,便是难得。

    而按照东夏古代评点艺术品时的“逸神妙能”四品标准。

    此间溢散的五成神意。

    足以让一幅作品从原本的“神品”,被降格为了“妙品”,甚至只是够资格入目赏玩的“能品”。

    一位优秀的版画师,能用九十五分的材料,九十五分的工具把一幅九十五分的作品,刻画出七十分的水平。

    而一位真正杰出的雕刻大宗师。

    却能用七十分的材料,七十分的工具,把一幅九十五分的作品,还原到接近九十分的水平。

    甚至。

    还能用掌中的刻刀,为原画注入与柔软的笔触截然不同的特质。

    顾为经端详手中的料子平面。

    片刻之后。

    他竟然不用炭棒勾画痕迹,也不用毛笔墨水在上面点出草图,就这么直接的用一把小刻刀在茶墩上刻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