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作战平台-《帝国争霸》
第(3/3)页
第一个必须得解决,根本绕不过去的技术难题就是“全电推进系统”,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综合电力管理系统”。
电力推进,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第一次全球大战前,帝国海军与纽兰海军就尝试过使用电动机来推进战舰,也取得了一定的实用经验。
真正难的,其实就是基于“综合电力管理系统”的“全电推进系统”。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让燃气轮机与柴油机等传统的动力系统只带动发电机,而且产生的电能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分配给推进电机,火控雷达等耗电设备,以此获得最为理想的能效。
因为不再通过传动轴驱动螺旋桨,所以在布置动力系统的时候能主要考虑防护,比如把燃气轮机分散安装在前后两端的舱室里面,确保在遭到攻击的情况下,不会一次损失所有的动力设备。
此外,还能够灵活的利用所有舱段的动力系统,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之下,让动力与电能的分配达到最优。
毫无疑问,“综合电力管理系统”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是燃气轮机诞生之后,最为重要的动力革命。
只是,技术难度也非常巨大。
其实,即便是最基本的全电推进系统,在当时也有很大的挑战性。
最有挑战性的,也就是基于大功率电机的无轴推进系统。
在某种意义上,无轴推进系统是“初期型航空作战平台”的基础技术。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推进系统,就必须设置一个单独的推进舱,也就无法让主舱段均具备自主航行能力,更别说跟大型战舰旗鼓相当的机动性能。关键是,主舱段通用是实现战术功能的必备条件。
解决办法,也就是采用推进吊舱。
其实,也就是这些技术问题,让“初期型航空作战平台”的建造周期一再延长。最初计划用个月建成个舱段,然后用6个月进行验收与测试,确保在24个月之内就能形成战斗力。可实际却是,只是5个主舱段的建造工作就用了42个月,此后用20个月建造3个保障舱段。等到完成全部的测试,已经是第66个月了。结果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才交付给帝国海军。
至于达到作战状态,还要再等上几年。
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帝国海军的这次大胆尝试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收获。
关键就是,“航空作战平台”的军事价值没有得到战火检验。
因为耗费巨大,占用了大量资源,导致其他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影响,所以“航空作战平台”还饱受指责,就连白华伟等支持该项目的海军将领都受到非议,感情应该由他们承担责任。
当然,保守派也一直在朝相反的方向努力。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白华伟父亲的名字为第三种超级航母命名,仿佛用上了这个名字就能让白华伟回心转意。
以当时的情况,“白止战”级在设计与建造中做了减法,就是在向白华伟施压。
总而言之,“航空作战平台”在大战期间不是很受欢迎。
只是,没有人能够否认,也就是白华伟等人的坚持,才让帝国海军在战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航空作战平台”对海军的影响,绝不在航母之下。
在某种意义上,“航空作战平台”其实是航母的完整体。
跟航母比,“航空作战平台”不但强化了进攻能力,还增强了其他方面的作战能力,成为集进攻、防御、保障支援、兵力整备、物资转运调配、指挥通信于一身的全能型海上作战平台。
一座完善的“航空作战平台”其实就是一座功能完备的综合军事基地。
在影响上,“航空作战平台”不但让海军迎来了第二春,还彻底的改变了战争面貌,让新军事学说提倡的基本战略拥有了具体事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从此开始,通过军事斗争描绘出来的国际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全球大战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军事思想,就此成为了历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