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单刀赴会-《醉枕江山》
第(1/3)页
当杨帆决心采取行动时,他才发觉在兵荒马乱之中,一个人想要做点事情会有多难,这完全不像他和张柬之谋划时想的那么简单:等待矛盾激化,蛮族造反,找到他们的首脑人物,晓以利害,劝其休兵,然后籍此上书,弹劾御使台,借助地方上的反弹,迫使女皇以御使台为替罪羊,平息天下之怒。
现在蛮族真的反了,杨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们的首领,仅此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文皓和云轩来不及带走的士兵化整为零同白蛮和乌蛮的士兵打起了游击战。
这双方的军队平时都是农民、樵夫、渔民和牧人,本就谈不上什么作战纪律,再加上一切补给需要靠自己,如果军队太过集中,就无法找到足够的粮食来添饱他们的肚子,所以除了攻打姚州城的这一阶段,其他时候双方军队都是化整为零,零散作战的。
这种作战模式很适合这里的部落,这样的战斗规模对这些蛮族部落来说也已经不算小了,但是看在早就见识过大军团作战的杨帆眼中自然是不值一提的。
但是这种规模的战斗其实更适合当地多山多河的地形,小股部队行动灵活,补给方便,远非集团军行动所能比拟的。朝廷兵马惮于在此地用兵,其实也有这方面的顾虑,你的兵力优势在这里施展不开,会被无处不在的游击战拖死在这里。
这种到处发生的零散战斗给出行者制造了莫大的困难,尤其是杨帆这种人地两生的外乡人,更是寸步难行。他的准备终究是不太充足,他低估了黄景容闯祸的本事,当他匆匆赶到姚州,还没喘上口气儿,黄景容就把薰期逼反了。
杨帆是从南洋回来的,他不了解黄景容这种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那种优越感,那种天朝钦使面对蛮夷之族的高傲和蔑视,这种人远不只黄景容一个,在各处边疆地带,把蛮狄之族的酋长也驱役如狗的镇将大有人才,即便这是对其他民族包容性最强的唐代,李世民更曾把“蛮夷一家”定为国策,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
杨帆花了两天功夫都没有找到白蛮的薰期土司,反倒被几伙语言不通的乌蛮兵疑为奸细,如果不是他身手了得,早就被当场打杀了。
杨帆正觉无计可施,战场形势突然又发生了变化,嶲州、戎州和岭南道的官兵急赴姚州平叛来了,白蛮和乌蛮闻讯之后立即紧急收缩兵力,撤回他们固有的领地。
黄景容杀了个回马枪,耀武扬威地又回来了。
其实,嶲州、戎州和岭南道官兵来的并没有这么快,否则薰期和孟折竹的军队已经打到嶲州边境,是没有那么顺利就撤回来的。
朝廷军队毕竟训练有素,统兵将领又知兵法,不是这些只有过小型冲突经验的部落兵壮所能比拟的,朝廷兵马只要对他们进行一番有序的追击和拦阻,他们的伤亡必定惨重。
嶲州、戎州和岭南道确实已经出兵了,但是兵马并不多。
黄景容决定劫掠白蛮和乌蛮山寨,向他们发动挑衅的时候,就已经快马向嶲州、戎州和岭南道驻军将领求援了,说是发现涉嫌谋反的流人受到蛮族包庇,蛮族居心叵测,有可能会攻击朝廷钦差,要求三地将领派兵援助,弹压局势。
三地将领接到钦差来信后,分别派了一卫兵马赴姚州增援,因为只是预防万一,并不确定蛮族会造反,派兵的目的只是为钦差一壮声势,恫吓地方不要轻举妄动,所以所派的兵马并不是很多。
可是他们赶到半路时,姚州就已一团糜烂了。
黄景容逃到文皓的山寨,派出信使联络援兵,获悉援军赶到的消息后,马上与他们取得联系,打起旗号,号称嶲州、戎州和岭南道各发兵三万,共九万大军兵发姚州,白蛮和乌蛮不知其中底细,只好匆忙撤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