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老翁瞧了眼李弘,笑呵呵道:“小娃,你的心肠真是好啊!不过咱们签契约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一个人收割几亩地,这要是不能的话,咱也不会干呀。”说着他有向李治道:“这位公子,要是没有啥事,咱得下地干活了。” 李治笑着点点头。等到这老翁走后,他又好奇的向韩艺问道:“代缴税钱,每月发工酬,这商人能有得赚么?” 韩艺笑道:“以前大家都种田,家家户户都有不需要买粮食,如今买粮食的人增多,粮价得以上涨,那粮商自然有钱赚。” 李弘道:“这书里面说谷贵伤民。” 韩艺道:“殿下,你读书不会只读一半吧,这句话原话你可还记得。” 李弘道:“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韩艺道:“你不能忽略下半句。” 李弘道:“我在读到这一句时,也曾问过老师,究竟这粮食得卖多少钱,才既不会伤民,又不是伤农,可老师也说不清楚。” 李淳风身为太子师,却一点也不恼,反而呵呵道:“殿下这回可算是问对人了,若是韩尚书也回答不出,那恐怕也就没有人能够回答的出。” “李太史过奖了,这我可不敢当。”韩艺谦虚了一句,又向李弘道:“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而且必须需要朝廷的干预,根据粮食的产量,粮食的价格,以及人口来做调控,正常上涨、下降,这个都没有什么关系,朝廷主要防止的是有人囤积居奇,炒高粮价。如今的粮价上涨就是属于正常性上涨,如今粮食供应跟得上人口的增长,不是因为缺乏粮食,而导致粮价的上涨,只是说吃粮的人多了,故此粮价才得到相应的上涨。” 李弘摇头道:“我不是很明白。” 韩艺道:“我说的吃粮人,不是说人口的增加,而是有一部分人去作坊做事,他们没有再耕地获取粮食,因此需要购买,而同时他们生产处大量的商品,商品在市集上又卖得非常好,他们从中获取的财富,殿下一定要记住,他们的财富不是交易得来的,而是生产得来的,随着产量得增多,百姓拥有的就越多,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李弘听得是若有所思。 李治问道:“这长安城的粮价,朕也有所了解,涨的也不是很多,这商人又能够从中赚多少?” “陛下请看那边。”韩艺手往右前方一指。 李治顺着他指去的方向看去,只见在田边堆起一堆堆麦杆。又听韩艺说道:“因为麦秆是造纸的材料,如今麦秆也能够卖得不少钱。” 一旁的李弘突然问道:“难道以前的农夫就不卖么?” 韩艺笑道:“殿下,这农夫还是缺乏经商的头脑,他们只懂得种地,不懂得合理利用周边的资源,这些麦秆多半都是用来当柴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手中的分量少,卖也卖不出多少钱,将麦秆运到造纸作坊,所用耗费的力气、运费,反而要高于这些麦秆卖出所得的利润。但是如今的话,因为量大且比较集中,造纸商自然不会吝色这一点点运费。从商业角度来看,很多时候,你手中有一文钱,跟你有一百文钱,差距要远远超过一百倍。” 李弘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一些。 李治笑着道:“韩艺,你也得经常去东宫给太子上课。” 我自己儿子都没有空教,哪里还有空教太子。韩艺暗自嘀咕一句,道:“陛下,臣教这些东西,坐在屋里是教不来的,得跟今日这般,一边观察,一边学习。” 李弘道:“父皇,儿臣觉得韩尚书说得有道理,老师曾教过儿臣许多关于劝农桑的学问,但是儿臣总是有些不明白,如今到这里看了看,儿臣立刻就明白许多。” 李治呵呵笑道:“你是想出来玩吧。” 李弘小脸微红,嘻嘻一笑。 李治哈哈一笑,又回过神去,目光从李绩、韩艺、薛仁贵、杨思衲、李淳风等大臣脸上扫过,道:“诸位爱卿,这秋收之后,朕就得陪着皇后去文水祭祖,皇后本想带着太子一块去的,但是朕觉得这样会耽误太子得课业,因此就不打算带太子去,在朕离开的这段期间,朕希望能够让太子接触一些政务,还望诸位爱卿能够多多辅助太子,教育好太子。” “臣等遵命。” 一干大臣齐齐拱手道。 他们脸上都微微露出高兴的神色,经过贞观年末的众王子争储,导致大臣也厌倦这种情况,而如今李治对于李弘是喜爱有加,李弘现在才多大,就让他接触政务,完全没有其他的任何想法,很明显这李弘就是接班人,不跟李世民一样,立了太子,却又宠爱其他的王子,导致下面的人也是举棋不定,如今这样就最好不过了,大家都尽心竭力的辅助太子,就不会再有其他想法,这方面就不用去担忧了。 转悠了一圈,李治突然问道:“过去多久了。” 张德胜看了看天,道:“大概有一个时辰了。” 李治问道:“可元鹫怎么还没有回来?” 韩艺道:“臣也不是很清楚。” 又过去一会儿,李绩派出去的人回来禀报,他们已经跟丢了,如今正在四处追寻。 李治本来打算回去算了,因为元鹫不一定能够回得来,可能降落在其它地方,但是李弘却还想多待一会儿,缠着韩艺询问关于工商业的事,因为自他懂事以来,长安刚好是工业商发展迅猛的时期,变化非常快,这也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书上关于工商业提的很少,李淳风、郭瑜他们也不太懂,只能向韩艺问。 第(2/3)页